A标准:DIN
CuZn36化学成分:
铜 Cu:63.5~65.0
锌 Zn:余量
铅 Pb:≤0.05
锑 Sb:≤0.01
锡 Sn:≤0.05
杂质总和(除Ni外):≤0.3
注:DIN 17660已于1983年修订过,编号为DIN ,因尚未搜集到,故仍按DIN 给出加工黄铜化学成分。
根据Cu-Zn二元状态图,黄铜的室温组织有三种:含锌量在35%以下的黄铜,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单相的α固溶体组成,称为α黄铜;含锌量在36%~46%范围内的黄铜,室温下的显微组织由(α+β)两相组成,称为(α+β)黄铜(两相黄铜);含锌量超过46%~50%的黄铜,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仅由β相组成,称为β黄铜。
压力加工性能α单相黄铜(从H96至H65)具有良好的塑性,能承受冷热加工,但α单相黄铜在锻造等热加工时易出现中温脆性,其具体温度范围随含Zn量不同而有所变化,一般在200~700℃之间。
因此,热加工时温度应高于700℃。
单相α黄铜中温脆性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Cu-Zn合金系α相区内存在着Cu3Zn和Cu9Zn两个有序化合物,在中低温加热时发生有序转变,使合金变脆;另外,合金中存在微量的铅、铋有害杂质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薄膜分布在晶界上,热加工时产生晶间破裂。
实践表明,加入微量的铈可以有效地消除中温脆性。
两相黄铜(从H63至H59),合金组织中除了具有塑性良好的α相外,还出现了由电子化合物CuZn为基的β固溶体。
β相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塑性,而低温下的β′相(有序固溶体)性质硬脆。
故(α+β)黄铜应在热态下进行锻造。
含锌量大于46%~50%的β黄铜因性能硬脆,不能进行压力加工。